京华时报:破解打车难还需激励机制

2012年12月30日02:54  京华时报

  如果说严罚设置了服务的底线,那么提升服务水平还需要调动的哥积极性,以良性的利益激励机制来激发爱岗敬业精神。

  日前,北京市交通部门对出租车违规行为推出“史上最严”处罚措施,对于出租车司机拒载、砍价等行为将停岗1年至3年,进入行业“黑名单”的驾驶员不得被录用。这一系列举措,在“打车难”问题凸显的背景下推出,引起了人们的热议。

  对拒载等行为进行严惩,并建立相关的行业准入、内部考核、信息化叫车等机制,表明了北京出租车业以管理升级来提升服务的思路,无疑是必要的。从国际经验看,严管理才能出好服务。伦敦出租车司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礼貌的司机,出租车招手即停,极少拒载和乱收费现象,这与非常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密切相关。

  但是,对这一“治拒”严规人们也有疑虑。首先是对举证难、执行难的关切。新规之下,上车不去、问完不走等都算拒载,但在认定程序上,乘客除了要记住出租车车牌号,最好还能提供司机姓名、服务监督卡号。但实际上,多数情况下乘客还没上车就被拒载,看不到司机姓名和服务监督卡号,就算记下车牌号,将来需要提供更多拒载证据时,也是各执一词。类似这种情况下,严规如何落实而不落空,对乘客和司机都体现公平正义,还有待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。

  其次,拒载行为发生,并非只是一些司机自身素质、服务能力的原因,还涉及利益机制失衡等问题。在媒体多次关于打车难的调查中,“不拒载赚钱太难”“正常跑活赚不到钱”等现象值得关注,折射出的哥的生存困境。份钱、油钱居高不下,洗车费、保养费、修车钱自己掏,各种收费也不少,使得的哥拉活赚钱不容易,扭曲的利益机制冲淡了服务意识,这正是挑活拒载行为的深层症结。

  因此,治理拒载,板子不能都打在的哥身上,更不能仅仅依靠惩罚机制。如果说严罚设置了服务的底线,那么提升服务水平还需要调动的哥积极性,以良性的利益激励机制来激发爱岗敬业精神。管理固当严字当头,但如果多听听的哥的心声,多考虑他们的难处,改革管理运营机制让他们更多地分享出租车红利,那么规定再严,也会让人打心底认同并自觉遵守,为市民服务的出租车才能有不竭的动力。

  (原标题:破解打车难还需激励机制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
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胡锦涛勉励母校学子:一代更比一代强
  • 体育NBA-林书豪21分火箭负 科比27分湖人胜
  • 娱乐江苏教育电视台复播 曾因干露露被叫停
  • 财经肯德基承认曾发现六和鸡药残超标
  • 科技新浪科技2012年终策划:见证
  • 博客乔志峰:向郑州“女房爷”求婚
  • 读书大喜又大悲:林彪一生十大经典战役
  • 教育高中霸气班训:找对象要以本班同学优先
  • 育儿俄罗斯幼童零下25度雪地冲凉水(组图)